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 Hp)感染是消化道的常见病, 已有研究表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与 Hp感染相关 。世界人口Hp感染率高达 50%,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随着近期Hp与慢性胃炎关系的京都共识、Hp治疗策略的多伦多共识两部指南的推出,Hp感染定义为一种传染性疾病。
如何应对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呢?
01幽门螺旋杆菌的定义
最早于1893年,被意大利病理学家Bizzozero首次报告在哺乳动物胃内发现螺旋形微生物,巴里•马歇尔(BarryJ. Marshall)和罗宾•沃伦(J.Robin Warren)关于它的研究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定植于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微需氧的螺旋杆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μm,宽0.5~1.0μm。革兰氏染色阴性。有动力。
分子生物学特征:幽门螺杆菌含尿素酶基因有四个开放性读框,分别是UreA、UreB、UreC和UreD。尿素酶极为丰富,活性相当于变形杆菌的400倍。尿素酶催化尿素水解形成氨云保护细菌在高酸环境下生存。此外还有编码空泡毒素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的VacA基因和CagA基因,这与幽门螺杆菌致病力密切相关。
02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方法
有创检测:经胃镜取材后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组织尿素酶试验及PCR扩增 Hp核酸。
分离培养检测是诊断的金标准,将胃黏膜活检标本接种在培养基上,微需氧环境下培养,如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即可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但它需要经费、时间和人力较多,临床无法开展,主要用于科学研究。且胃黏膜组织中细菌量过少,细菌繁殖能力差、受运送条件的影响较大以及对氧敏感等因素可能会影响Hp的培养而导致假阴性。
目前临床有些也有针对幽门螺杆菌的特异性引物进行核酸检测,包括普通PCR、荧光PCR、数字PCR等,由于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受外界干扰因素较少,也常用与的检测 Hp感染的方法。
无创检测:包括血清抗体检测、尿素呼气试验、粪便 Hp抗原检测等。
血清抗体检测:一般用ELISA方法检测,但注意假阳性:如曾有过 H P感染现已被 清 除, 而抗体尚未降至正常水平;H P抗原与其它类细菌抗原有交叉反应。假阴性的原因:疾 病处于早期阶段,机体免疫反应还未发生。
尿素呼气试验:目前临床上应用最普遍的检测 Hp的方法是13 C或14 C-呼气试验(UBT),此方法的优点是无创、方法简便,但需口服放射性同位素,对人体及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且如患有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胃内还存在其它具有尿素酶活性的非幽门螺杆菌菌群,尿素呼气试验也会出现一定的假阳性,应注意鉴别。
粪便 Hp抗原检测:多数观点认为粪便抗原检测法无任何不良反应,患者不需要口服任何试剂,为完全非侵入性检查,无任何毒性反应,适用于所有年龄和所有类型的患者,且操作简便,无须昂贵仪器,可在没有尿素呼气试验条件时替代呼气试验。
03幽门螺旋杆菌的预防
Hp可以通过口-口和粪-口途径传播,前者主要通过唾液在母亲至儿童和夫妻间传播, 后者主要通过感染者粪便污染水源传播。因此改善卫生环境, 注意个人卫生, 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关:如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饮食尤其是进食生冷食品要讲究卫生,集体用餐时采取分餐制;消毒餐具,应用很简单的煮沸法即可,将餐具浸没在沸水中煮30min左右就可有效杀死幽门螺旋杆菌,从根本上较少 H. pylori 感染的发生。同时应加强检测筛查、及时根治Hp感染。
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 人口基数大, 经济卫生水平较差, Hp感染发病率高, 胃癌发病率高, 抗生素使用广泛, Hp耐药菌株逐渐增加, 导致 H p 根除的难度越来越大. 寻找最佳治疗策略, 达到理想的根除效果是一项重大任务, 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此外, 提高我国的经济卫生条件, 加强健康教育,可以从根本上预防 Hp感染, 减少 Hp感染发病率。
部份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