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性病变,目前引发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完全弄清,就已知的病因简述如下。
1、胃粘膜损伤因子:外源性诸因子,如机械性、温度、化学性、放射线和生物性因子长期反复损伤胃粘膜,造成炎症持续不愈,例如摄食粗糙食物、酗酒、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口咽部慢性感染灶等等。内科某些疾病,如右心衰竭、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胃粘膜瘀血缺氧,尿毒症时血尿素氮升高都可引起胃粘膜对刺激物耐受性降低,使其易于损伤。
2、幽门螺杆菌感染:近些年研究发现慢性胃炎的发生发展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很大关系。根据其流行病学研究。成人感染率为50%以上,胃窦炎患者阳性率一般为70%~90%。如何根治幽门螺杆菌且防止其复发是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关键一步。
3、十二指肠液返流: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有胆汁、肠液和胰液,它们能减弱胃粘膜屏障功能,使H+反弥散入胃粘膜内,从而发生炎症、糜烂和出血等,使慢性炎症持续存在;而慢性炎症又使屏障功能进一步降低,造成恶性循环,此是慢性胃炎难治的原因之一。
4、年龄因素和胃粘膜营养因子缺乏: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肠化和萎缩性改变及幽门腺化生也随年龄而程度加重并范围扩大,胃粘膜营养因子缺乏可引起胃粘膜萎缩,这些都是老年人发生萎缩性胃炎的重要因素。
5、遗传因素:经调查验证,恶性贫血家庭成员中,萎缩性胃炎、维生素B12吸收不良、低酸的患病率和PCA、IFA的阳性率均很高,提示有遗传因素的影响。
6、免疫因素:免疫因素与萎缩性胃炎关系最为密切。以胃体萎缩为主的慢性胃炎,壁细胞显著减少,粘膜固有层可发现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在其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壁细胞抗体(PCA)和内因子抗体(IFA),提示其发病机理与自身免疫有关,此病发展的严重后果是胃萎缩伴恶性贫血,而恶性贫血是自身免疫性疾病。